ICO

數位幣
央行數位幣賦能通證經濟

程實、高欣弘:通證經濟有望藉機獲得跨越式發展,以合法合規爲前提融合兩大重點賽道,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促進數字經濟生產力的釋放。

加密貨幣中的隱形陷阱

霍夫曼:ICO發行人在發行檔案中承諾的大多數投資者保護形式都未落實爲電腦代碼,對此監管機構必須採取行動。

比特幣
比特幣的第二個十年

田川:站在2019年初,展望比特幣的下一個十年——潛在機會大於風險。由於競爭性公鏈的出現和加密演算法的進步,加密貨幣的生態更安全,更健全,更多樣。

比特幣
「硬分叉」損害比特幣的長期價值

與比特幣旨在模仿的實物黃金不同,這種數字黃金不存在真正的稀缺性。可以無限複製的東西肯定缺乏長期價值。

比特幣
谷歌將從6月起禁止加密貨幣和ICO廣告

谷歌表示將禁止加密貨幣和相關內容的廣告,包括加密貨幣交易所、錢包和交易建議,以打擊不受監管的金融產品。

比特幣
比特幣與「新文明衝突」

周掌櫃:比特幣、ICO和區塊鏈的本質已超越科技創新,全球管理者應將視線從基於地緣政治的「舊文明衝突」轉移到基於科技價值觀的「新文明衝突」上。

螞蟻金服蔣國飛:讓「區塊鏈」走下神壇

螞蟻金服副總裁、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表示,螞蟻金服區塊鏈註冊專利數量目前全球第一,沒一個和ICO有關。

比特幣
如何看待比特幣價格動盪?

陳建奇:去年以來比特幣價格高位震盪,價格是否具備合理性?比特幣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決定了比特幣可能面臨發展的較大不確定性。

區塊鏈
從「工作量證明」解密「區塊鏈」

李洋:在一個互不認識、沒有中心、缺乏互信的環境裏,大家只需要在最長的區塊鏈上工作,就能保證系統資訊的真實性,這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

比特幣
把比特幣當禮物送人?

布拉德肖:耶誕節時,我送比特幣給家人作爲聖誕禮物。結果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我還只是玩加密貨幣的菜鳥。

比特幣
中國採取行動清退比特幣挖礦企業

監管機構指示省級政府「積極引導」轄內企業退出加密貨幣挖礦產業,稱該產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助長投機炒作。

比特幣
FT社評:暫時不用太擔心比特幣

比特幣的槓桿不高,似乎只在有限情況中被用作抵押物,因此沒必要太過擔憂,但監管部門需要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比特幣
法國央行行長:投資比特幣者自擔風險

維勒魯瓦在北京的一個會議上表示,比特幣的「價值和極端波動性沒有經濟基礎,任何人都不會爲它們承擔責任」。

數位幣
亞洲投資者繞開禁令繼續投資ICO

數據顯示,亞洲需求正給全球首次代幣發行市場帶來繁榮,即便中國和南韓監管機構正在試圖遏制這類籌款活動。

ICO
「華爾街之狼」:ICO是「史上最大騙局」

電影《華爾街之狼》主角原型、前「仙股」經紀人貝爾福稱,首次代幣發行「比我做過的任何一件事惡劣得多」。

比特幣
FT社評:當創新撞上投機,數位幣還有立身之地嗎?

未來還會有更多傻瓜被不良ICO矇騙,但區塊鏈技術也可能被證明是有用的。在金融領域,創新和投機性狂熱往往一同出現。

比特幣
比特幣下跌11%

在比特幣中國突然宣佈9月底停止所有交易業務後,比特幣連續第七天下跌,至3426.92美元,爲一年來持續最久的跌勢。

ICO監管風暴下,比特幣走向何方?

徐瑾:比特幣未來價值不取決於比特幣狂熱者的聲音,而是比特幣在多大程度上被外圍人們接受,被監管者容忍。

比特幣
如何對比特幣進行風險定價?

王倩:比特幣承擔不了針對貨幣貶值的避險貨幣的角色,價值空間有限,市場上4000美元的價位是虛高,投機因素過大。

分析:中國叫停虛擬貨幣發行

中國監管機構似乎明白金融創新的兩面。儘管他們認爲加密貨幣存在問題,但區塊鏈技術可能會讓金融和運輸等多個行業提高效率。

中國央行宣佈代幣發行融資違法

中國央行爲首的七部委宣佈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爲」。這導致比特幣價格下跌9%。

比特幣
比特幣的性質該如何界定

王倩:德國政府將比特幣定義爲「私人貨幣」,成爲官方貨幣的競爭者,但從更深意義上講,比特幣達不到這種要求。

ICO
中國監管機構警示ICO風險

網路金融協會警告投資者在投資「首次代幣發售」方案前提高警惕,監管機構已對目前不受監管的ICO展開調查。

區塊鏈
ICO:如何監管法外之地?

王新銳、劉濟源:相比於公司在資本市場融資時的複雜程式與詳細資訊披露,中國國內的ICO融資簡直可稱爲「PPT融資」。

區塊鏈
ICO:大眾的餡餅還是陷阱?

許可:區塊鏈生成的代幣只是權利憑證,並不能保證對應原生資產真實、無瑕疵,及其控制人的行爲妥當性與合規性。

比特幣
風波不斷,比特幣還能投資嗎?

蔡凱龍:數位資產迫切需要監管,不僅是因爲其資產規模已不容小覷,或是因爲其參與人數衆多,而是因爲目前市場已經呈現亂象。

區塊鏈
美國證交會:ICO可被視爲證券並受聯邦監管

美國證交會週二宣佈,「虛擬」組織發行或出售數位資產——有時稱爲初始數位幣發行(ICO)或代幣發行——可能會被視爲證券並受聯邦監管。

區塊鏈
ICO融資讓IPO望塵莫及?

蔡凱龍:ICO(虛擬幣首次公開發售)是技術創新驅動融資方式變革的有益探索,這或對當下處於左右爲難的監管者有所啓發。

投機
如何看待代幣投機熱?

數位幣受到投資者熱捧。正如網路泡沫那樣,也許要一二十年後,才能看清數位幣的顛覆效果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