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

FT社評:暫時不用太擔心比特幣

比特幣的槓桿不高,似乎只在有限情況中被用作抵押物,因此沒必要太過擔憂,但監管部門需要密切跟蹤事態發展。

比特幣(Bitcoin)價格存在泡沫。要認識到這一點,人們只需要看看這種加密貨幣達到目前逾16000美元這一峯值的令人眩暈的上漲過程——然後記得它不具備內在價值。它不像石油一樣有生產用途,也沒有政府爲其背書。它甚至也不像繪畫、黃金以及鬱金香那樣有外觀上的吸引力。到目前爲止,購買比特幣唯一合理的理由就是爲了之後可以高價出售。

人們應該關心這一點嗎?眼下比特幣具備了不少的名義價值。用比特幣的價格乘以數量,可以得出其總價值已經超過2700億美元——大體相當於美國第三大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的市值,並且是其賬面價值的兩倍。人們有理由認爲還會有更多資金流入比特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全球市場(Cboe Global Markets)這兩家主要的交易所將推出比特幣期貨產品。在歷史上,資產泡沫攀升至最瘋狂的高度往往是在引入衍生品交易後。相比標的資產的現金交易與交割,衍生品交易操作更簡單且資本密集程度更低。

通常急於在創新衍生工具(比如抵押貸款支持信用違約掉期)的突然火爆中牟利的華爾街銀行,正在鼓勵監管部門更謹慎地審查比特幣期貨,這很能說明問題。他們有理由繃緊神經。所有的比特幣期貨交易都將必須通過清算所完成,一旦出現違約將由成員機構負責,比如大型銀行的經紀業務部門。一旦大批交易出現問題,比如因爲比特幣價格崩盤導致大批交易者無法完成交易,最終背鍋的可能是清算所。

您已閱讀50%(607字),剩餘50%(6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