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ICO監管風暴下,比特幣走向何方?

徐瑾:比特幣未來價值不取決於比特幣狂熱者的聲音,而是比特幣在多大程度上被外圍人們接受,被監管者容忍。

從財富自由神話到非法集資定性,ICO在中國的紅白變臉,幾乎只是瞬間。

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發佈公告,叫停各類ICO。各類ICO平臺陸續傳出暫停服務,各類ICO貨幣大跌,連今年以來上漲接近4倍的比特幣風頭也開始收斂,一度大跌接近兩成。

所謂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即「數字代幣首次公開發行」。按照wiki等解釋,這也稱爲區塊鏈衆籌,用區塊鏈技術把使用權和加密貨幣合二爲一,來開發、維護、交換相關產品或者服務;換言之,項目發起方以區塊鏈技術發行初始代幣,購買方以數位幣(比如比特幣)購買。

您已閱讀10%(257字),剩餘90%(21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