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數位幣

FT社評:當創新撞上投機,數位幣還有立身之地嗎?

未來還會有更多傻瓜被不良ICO矇騙,但區塊鏈技術也可能被證明是有用的。在金融領域,創新和投機性狂熱往往一同出現。

傑米•戴蒙(Jamie Dimon)將比特幣(bitcoin)稱爲一場「騙局」,並宣稱如果他手下有哪個交易員買賣這種加密貨幣,就會被解僱,因爲太蠢。鑑於他掌管著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而這家公司掙錢靠的就是讓傳統貨幣流轉,有人或許會懷疑戴蒙是在「爲自己站臺」。是這樣嗎?

金融監管機構的觀點日益與他一致。中國已經禁止企業發行代幣,也正在考慮禁止加密貨幣交易所。英國金融市場行爲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週二對「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簡稱ICO)發出簡短警告,更早之前,香港的市場監管機構也發表了類似言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戴蒙顯然是正確的:加密貨幣的價格已經出現了非理性的投機泡沫。其中最著名的比特幣在過去一年漲了8倍。知名度稍遜的Ripple的名義價值從今年年初的5億美元上升到350億美元,隨後猛跌至190億美元。

您已閱讀33%(405字),剩餘67%(81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