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基礎設施與經濟週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建國:今年以來,中國GDP增速很低,經濟自主收縮風險增大。這種情況下,林毅夫建言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對抗經濟下行,筆者很贊同。

中國的經濟波動,一直有一個怪圈,叫做「一放就活,一活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說的是政府的緊縮之手一放開,經濟就會充滿活力,生產力好像從地縫、牆角里鑽出來,然後就會「出問題」,比如「投資膨脹」,「重複建設」,「惡性競爭」,通膨也會跟著起來,引發又一輪收縮,週而復始,循環下去。這一規律早就已經被總結出來,近年來依然適用。

在「一亂就收,一收就死」中,砍投資是首要的「收」的措施。居民消費本來就長得不快,而且通膨之下民生本來就是問題;壓縮政府消費傷筋動骨,需要政治家的智慧與勇氣;出口由國外需求決定,調控起來沒那麼直接和容易。剩下的就是投資了,而且投資在GDP中的佔比大,就像一塊肥肥的唐僧肉,看起來好下口。

投資也是GDP中波動最大的一塊,繁榮的時候上得快,調控的時候砍得兇。經濟上升時往往伴隨著投資的快速增加,而且各地競爭,項目爭相上馬,唯恐比別人落後了。而且,在各地從銀行挖貸款的積極努力下,信貸往往也很配合,貨幣供應快速上升,導致短期內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引發通膨。至少從經濟波動的成分看起來,經濟週期就是「投資週期」。

您已閱讀20%(461字),剩餘80%(18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