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朗潤經濟評論

破除通縮恐懼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近期物價走低與通縮表現,與惡性通縮不可同日而語;本輪宏觀調整進入收官階段,應保持定力推進結構調整,完善穩成長政策。
2015年3月3日

房價走勢的風向標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陳建奇:今年樓市調整能否實現闖關?影響未來房地產走勢的因素不僅僅是政策,利率持續走高或將成爲催生房價拐點的真正推手。
2014年4月24日

中國外儲管理需大國思維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陳建奇: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應秉持什麼理念?小國心態可以相對超脫地制定自身決策,而大國思維則必須權衡相關行爲對外部市場的溢位效應。
2013年11月7日

美國政府債務危機的根源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帆:美國的債務問題說到底是政治問題,在政黨行爲的背後是選民的態度,造成兩黨政治對立的是選民在經濟上的兩極分化。
2013年10月29日

中國經濟的改革難點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陳建奇:改革不是口號,終究需要解決「怎麼改」的可行性問題。政府和公衆大多忽視了中國改革的最大難點,那就是社會資訊數據的缺乏。
2013年10月9日

習近平的G20新主張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呼籲實行「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這既是對夥伴國家領導人及G20對話平臺的要求,也是對自身經濟政策的定位。
2013年9月18日

中國基建投資該投向哪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建國:目前一種共識是增加一點基礎設施投資,防止經濟增速過低。往東部還是中西部投?往已經成型的城市羣投,還是打造新的城市羣?
2013年9月11日

美國經濟的三條「軟肋」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盧鋒:美國存在多邊財經合作場合承諾執行不力、宏觀刺激政策選擇矛盾、成長動能不足等問題,其「明斯基時刻」何時來臨,中國又該如何應對?
2013年8月29日

梭羅沒有說什麼?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建國:成長的原因是什麼?梭羅模型強調各種要素的作用,其實是更深層的制度的結果和表象,深層的改革纔是中長期成長的基礎。
2013年8月13日

破除「硬著陸」恐懼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李克強經濟學」會走紅,以及各界對於經濟硬著陸問題的反應,都有些讓人出乎意料。怎樣纔算硬著陸本身就是個很主觀的問題,容忍經濟減速與接受成長硬著陸,也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2013年7月9日

破解中國房地產調控困境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陳建奇:「限購限貸」旨在遏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需求調控爲何無助房價下跌?當前中國房地產調控措施尚未觸及住房持有環節成本,徵收存量房產稅或是方向。
2013年5月29日

中國宏調政策「求穩」與「謀變」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一季度宏觀數據指標走勢分化,提示宏觀經濟欲穩而未穩。考察十年宏調實踐經驗教訓,現行過於側重非價格手段的寬泛化宏調體制亟待改革。
2013年4月25日

喫出來的通膨?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中國通膨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農產品通膨遠高於非農產品通膨,這至少部分可以歸因於飲食浪費。節約運動或許可以幫助抑制這部分通膨。
2013年3月21日

中國農業革命的根源與挑戰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糧食產量「九年增」是農業革命的表現之一,又與先前過量庫存有關。面臨勞動力「量減年老」和環保壓力等限制,中國需要持續進行制度創新,發掘農業成長潛力。
2013年3月6日

農地不集中,糧食不安全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中國農村中的年輕人爲何不願種田?一句話:不划算。農地「贈耕」,也成爲中國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不管願不願意,土地規模經營都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2013年2月27日

中國增速「破八」不足慮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決策層去年採取穩中求進的方針謀求穩成長目標,有利於後續宏觀經濟穩健回升。即便去年GDP成長率爲7.8%,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貢獻度仍會有增無減。不出意外,今年經濟增速可達8%-8.5%。
2013年1月23日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四大難點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世界經濟室陳建奇:「改革」是中共十八大關鍵詞,但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方案迄今仍未面世。其所面臨的四大難點,核心在於提高居民收入佔GDP比重。
2013年1月16日

從「史上最嚴交規」說起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中國最近引發衆多爭議的新交規,反映了規則制定程式的不合理,也折射了立法理唸的偏差。一個好的制定規則的程式應包容各方意見,社會學習速度也會因此加快。
2013年1月7日

從克魯格曼的預言說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克魯格曼關於亞洲奇蹟的預言仍爲人津津樂道,但筆者認爲傳統的成長覈算或許低估了技術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2012年12月26日

對國民實行國民待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帆:中國的市場化只進行了一半,改革遠未完成。改革不僅指價格改革、所有制改革,還需要完善整體經營環境,中國的改革未來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
2012年12月19日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減速?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經濟減速是全球減速的重要組成與派生結果,未來需著力推進關鍵領域改革,爲新一輪自主性景氣成長到來積極創造條件。
2012年12月12日

中國經濟的能動性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縱觀過去四年全球經濟大勢,中國經濟已經歷相對完整的宏觀週期,並凸顯更大的能動性。但在內外環境快速演變背景下,對一些新政策問題的邊界選擇與能動性認識,也有必要進一步反思探討。
2012年12月13日

反思金融創新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耶魯大學席勒教授是筆者很喜歡的一位學者,他近期重點建議了五個金融創新;這些創新乍聽來很新鮮,但大多經不起推敲,值得商榷之處頗多。
2012年12月5日

下一個十年的改革與成長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如需保持相對較快的成長速度併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除了進一步推進改革,別無他法。改革的核心應該是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並不意味著簡單的退出。
2012年12月3日

商品景氣制約資源國成長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隨著各類大宗商品價格近來趨於回落,資源出口國經濟成長也呈減速態勢。如果全球經濟減速環境下商品價格穩中有降,則重要資源出口國經濟增速也會相應受到制約。
2012年12月12日

透視日本「低成長穩態」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流行觀點言必稱日本「失去的十年」,這一認識的前提有待商榷。日本經濟未來有望繼續維持「低成長穩態」,構成目前全球經濟減速的特殊區域性。
2012年11月23日

歐洲困境的深層根源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歐洲債務危機與美國金融危機一樣,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濟史事件。在現行歐元體制架構無大刀闊斧改革前提下,「救助換緊縮」應對方針難以奏效,如何再造歐元?
2012年11月22日

美國爲何復甦乏力?

編者按:欲問全球經濟往何處去,或許應該先問全球經濟近些年減速的根本原因。《CMRC朗潤經濟評論》近期特推出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教授的「全球經濟減速調整」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2012年11月21日

中國基礎設施與民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中國的基礎設施存量依然很落後,投資的空間依然很大。投資基礎設施不僅可以促進生產,還能迅速改善民生,大方向不會錯。
2012年11月1日

堅持了20年的成長預測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最近林毅夫再次表示中國經濟2030年前都可能保持8%的增速。這是他堅持20年的預測,我想大家都希望這個預測繼續對下去。
2012年10月15日

基礎設施與經濟週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建國:今年以來,中國GDP增速很低,經濟自主收縮風險增大。這種情況下,林毅夫建言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對抗經濟下行,筆者很贊同。
2012年10月13日

QE3:影響與對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盧鋒、陳建奇:美國QE3短期效果利弊互見,但從長期和根本看,無論對美國,還是對全球經濟,都不是一個良好政策;這類政策不符合經濟發展基本規律與實踐。
2012年10月4日

如何評估發達國家經濟減速?

中共中央黨校學者陳建奇:發達國家面臨經濟減速及宏觀政策空間縮窄兩大困境,其疲軟常態化預示中國對發達國家出口疲軟難以逆轉,中國應將擴大內需戰略長期化。
2012年8月22日

國庫現金不能遊離於預演算法外

中共中央黨校學者陳建奇:中國以2.8兆國庫現金位居全球榜首,同時收益損失卻年超千億;這警示《預演算法》草案對預算管理效率的漠視,未來國庫現金由誰管理?
2012年8月15日

中國應加快調整一胎政策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如需實現「穩定低生育水準」目標,應超越政策慣性和部門利益,儘快將生育選擇權還之於民。
2012年8月8日
關於《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