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破除通縮恐懼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近期物價走低與通縮表現,與惡性通縮不可同日而語;本輪宏觀調整進入收官階段,應保持定力推進結構調整,完善穩成長政策。

——中國應堅持雙重取向宏調政策

中國宏觀經濟本輪調整目前已進入最後關鍵階段,經濟增速與一般物價下行壓力有增無減,有關中國經濟通縮論與蕭條論再度流行。一般物價作爲宏觀經濟變數具有順週期屬性,在減槓桿、去泡沫的調整時期增速走低甚至出現溫和負成長是合規律現象,認爲物價走低或通貨緊縮必然導致經濟蕭條的觀點有待商榷。針對目前形勢,需要在分類辨識通縮基礎上破除通縮恐懼,加深認識宏觀失衡調整的客觀規律,堅持北京「十八大」以來制定的優先改革調整方針取向,充實與完善穩成長政策舉措,爲新一輪內生成長景氣到來奠定基礎。

一、三類通貨緊縮具有不同屬性

您已閱讀6%(264字),剩餘94%(42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