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宏觀經濟失衡的體制探因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在中國經濟轉型大環境下,過度擴張型宏觀失衡往往是基本面與體制滯後的疊加產物,匯率、利率和土地價格政策各有何影響?

中國經濟目前仍處於宏觀景氣度較低的狀態。一方面得益於「穩成長」政策,中國近年經濟增速成功守住7.5%上下底線目標,另一方面經濟運行仍舊持續面臨下行壓力和風險:一些上游工業部門產能過剩倒逼價格下降,資產泡沫因素較明顯的房地產部門經歷縮量降價調整,金融領域少數公司債則難以順利還本付息甚至出現違約風險。

中國經濟的上述特點,既是潛在經濟增速回落等新常態因素的反應,也是調節早先宏觀失衡的規律作用使然。本文所用「調整」一詞,不是指政府部門採用產業政策工具對特定行業比例關係實施的干預調整,也不是指主要應由市場機制引導結構轉型升級的一般動態調整,而是側重指針對特定階段貨幣信用過度擴張累積形成宏觀失衡的化解調整。

在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大環境下,過度擴張型宏觀失衡往往是經濟基本面積極條件作用與體制性扭曲因素影響互動疊加的產物。給定經濟基本面條件提供快速成長動力的背景條件,體制扭曲因素與市場非理性衝動結合,造成特定時期貨幣信用過度擴張與通貨膨脹,表現爲流量物價上漲以及存量資產泡沫,伴隨民營和公共部門債務率與槓桿率過度上升,從而形成不可持續的宏觀失衡格局。

您已閱讀16%(471字),剩餘84%(24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