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宏調:刀刃上的平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對李克強海外演講的解讀,折射了中國目前宏調政策兼顧避免刺激和穩定成長目標的兩難處境,其直接原因是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目前所處微妙形勢所致,深層根源則是經濟正經歷調整早先失衡問題的階段性特點使然。

6月18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英國智庫演講時提到,「中國政府對經濟的運行實行區間調控、定向調控,保證它的下限不越過7.5(%)。」這一表述被評論人士解讀爲「明確用7.5%『下限論』代替了『左右論』」,是顯示穩成長措施將要加碼的前奏,或是中國將加大刺激力度的信號。

好像是爲了避免被過度解讀,李總理19日同希臘總理薩馬拉斯會見記者,特別說明「我們今年確定了GDP成長7.5%左右……只要有利於支撐比較充分的就業,經濟成長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的。」中國新華社20日發佈李總理英國演講官方通訊稿,對這方面文字表述細節也做了相應調整。

與創新宏調思路相一致,年初中國政府在「兩會」上確定今年經濟成長率量化目標,此後一直採取以7.5%左右爲下限的表述。李克強總理訪英前夕在《泰晤士報》發表署名文章,也預期今年經濟增速爲7.5%左右。依據領導人在國外一次脫稿講演的一個表述細節,就斷言中國宏調方針發生重要變化,確實有點過度解讀了。

您已閱讀14%(412字),剩餘86%(25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