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變化近期引發諸多關注。受四萬億計劃刺激,中國經濟增速在2010年1季度反彈到11.9%高位,此後逐步回落並在過去兩年企穩於7.5%上下。面對經濟調整形勢,2010年下半年就有市場評論人士呼籲出臺新刺激措施,此後各種救市訴求更是不絕於耳。今年經濟調整爬坡過坎,形勢更爲複雜困難。對於中國政府是否應實施刺激政策,近來出現新一波更爲強勢與微妙的輿情表達。
先是在5月中旬中國國新辦舉辦的吹風會上,相關部門資深專家官員回答記者有關提問時,把新政府宏觀政策概括爲「微刺激」,認爲「微刺激」比較能夠反映「預調、微調、適時適度調節的特點」,多種「微刺激」手段保證了財政政策積極、貨幣政策穩健,符合經濟發展需要,有效果。這個觀點不久被多家媒體解讀爲官方首次承認「微刺激」存在並且合理。6月5日,中國權威官方媒體連發三篇文章,從不同側面闡述新政府的微刺激政策,批評用「不刺激」刻畫「李克強經濟學」存在「以偏概全」。
筆者同意上述講話和系列文章的不少內容,贊同政府「穩成長」舉措與改革調整目標具有內在一致性等重要觀點。新一屆政府已經和正在實施的穩成長措施是務實、必要和正確的,然而,對是否一定要把穩成長政策甚至更爲廣泛宏觀政策表述成「微刺激」,筆者存有疑問。
您已閱讀22%(521字),剩餘78%(18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