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微刺激」與「擠牙膏」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中國經濟下滑已成趨勢,「微刺激」後,政策何去何從?比起通過短期政策熨平短期宏觀波動,中國政府更應該尊重經濟本身的運行規律。

「如今,要做一個樂觀的中國經濟學家越來越難。」不久前,一位觀察中國經濟多年的投行經濟學家對我如此感嘆,事無絕對,至少一季度GDP數字就超出市場預期。

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同比成長7.4%,儘管爲2012年第三季度以來最低,但仍舊高於市場先前普遍預測的7.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與工業增加值增速雙雙出現回落,前者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後者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8個百分點。

比起數字差別,經濟通過數據體現的方向性變化更值得關注。中國經濟的放緩已是趨勢,那麼未來政策方向以及部署何去何從?中國總理李克強4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部署落實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其中最爲引人注意的一句話——「對符合要求的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會是貨幣政策放鬆的開始麼?

您已閱讀18%(393字),剩餘82%(17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