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基礎設施與民生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建國:中國的基礎設施存量依然很落後,投資的空間依然很大。投資基礎設施不僅可以促進生產,還能迅速改善民生,大方向不會錯。

北京7.21暴雨災害後,聊起現階段應該重點投資城市基礎設施,比如排水工程、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等等。這些投資能夠滿足看得見的需求,方向上不大會錯,財務上能夠做得平,不但能夠方便生活,培育長期經濟潛力,而且能夠對抗目前的經濟下行,爲經濟調整贏得時間,長期、短期看都划算。

一位學友當場潑了一句冷水:城市基礎設施往往是作爲「民生工程」而非「投資項目」,在重工業化、輕城市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往往並不真的在意民生,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言者、聽者都覺得這句話不無道理,也知道這局面一時難以改變,不禁一時無語。但是總覺得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您已閱讀11%(268字),剩餘89%(21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