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破除「硬著陸」恐懼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李克強經濟學」會走紅,以及各界對於經濟硬著陸問題的反應,都有些讓人出乎意料。怎樣纔算硬著陸本身就是個很主觀的問題,容忍經濟減速與接受成長硬著陸,也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6月底,我在寫給巴克萊資本全球客戶的最後一份「北京明信片」(Postcard from Beijing)中提出了Likonomics(即李克強經濟學)這個新詞,並簡要討論了其三大政策支柱:不刺激、去槓桿和搞改革。

該報告原本計劃於27日凌晨發佈,後來被研究部主管們壓下了,理由是報告中提到的「硬著陸」問題需要經過更廣泛的內部討論,不然可能會令其他分析師們措手不及。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當天上午9點多系統自動把報告發出來了。原來紐約的主管們雖然做了決定,卻忘了讓新加坡的同事把報告從系統中撤下來。

後來所發生的一切,表明巴克萊研究主管們一開始的決定還是有道理的。雖然他們沒有料到Likonomics這個詞會一夜走紅,但有關硬著陸的評論確實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借用我前同事常健博士的話,在報告發布之後的一週內,巴克萊研究部幾乎有一半的分析師都在寫報告討論如果中國成長出現硬著陸會對其他經濟與市場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另一半的分析師則在試圖搞清楚這個問題。不少媒體的報導更是直接以硬著陸作爲新聞點。由此看來,我確實低估了市場在面對硬著陸風險時的心靈脆弱度。

您已閱讀19%(471字),剩餘81%(19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