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MRC朗潤經濟評論

破解中國房地產調控困境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陳建奇:「限購限貸」旨在遏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需求調控爲何無助房價下跌?當前中國房地產調控措施尚未觸及住房持有環節成本,徵收存量房產稅或是方向。

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新春伊始繼續加力,2013年3月2日中國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強化對二套房的相關管控政策,同時提出對出售自有住房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稅收。但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13年5月18日發佈的4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7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6個。房地產價格並未因調控加碼而逆轉,而且繼續延續普漲格局,房地產仍然沒有跳出「越調越漲」的怪圈,破解房地產調控困境成爲當前中國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房地產調控爲何難以抑制房價上漲?

觀察本輪房地產調控,「限購、限貸」政策直接管控需求,旨在遏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然而,需求調控爲何無助於房價下跌?先前相關部門出現了多種解釋,最爲常用的解釋是「剛需託市」,即本輪房產價格上升不是由於投機投資形成的,而是那些真正需要住房的人進入市場導致的價格暫時性上升。細究容易發現,這種解釋蒼白無力。一方面,爲何剛需在之前價格下跌時不發力,而在當前價格上升的時候纔出手,難道剛需者喜歡買漲?另一方面,什麼是剛需?當前主要將符合限購政策的人羣稱爲剛需,這種做法的弊端顯而易見,類似通過婚姻狀況變更或者補交社保等手段變身爲所謂的剛需人羣的做法屢見不鮮,甚至滋生了幫助轉換爲剛需人羣的的中介專業組織,揭示了行政限購短期內難以規避投機投資的難題。

您已閱讀25%(605字),剩餘75%(18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