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2013年兩會

中國房調:無解的僵局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當前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是一個無解的僵局。新一屆政府上任之後,應該轉換思路,從國民經濟更大的系統中來考慮進行改革和調整。

隨著中國「兩會」拉開帷幕,中國政府換屆進入倒計時。溫家寶總理執掌的本屆政府的告別政策,針對的仍然是讓全中國人牽腸掛肚的房地產調控。

2月2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本屆中國政府最後一次常務會議上,推出了被稱爲「國五條」的樓市調控新政。在安邦的研究人員看來,房地產調控是讓本屆中國政府最感糾結的一件事。事實上,自從溫家寶2003年出任國務院總理以來,就一直在實施房地產調控,從2003年的「121」號檔案打響調控第一槍,到2013年2月20日推出的新「國五條」最後一擊。然而,從房價數據來看,10年來樓價在調控聲中持續攀升。統計顯示,從2003年末至2012年的10年間,北京市樓價上漲了365%,上海市一手樓價格上升341%,廣州和深圳則分別上升261%和233%。

雖然本屆中國政府曾多次明確表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迴歸,但是在今年「兩會」政府換屆前,國內樓價依然節節攀升,成交暴增。如果單從房價變化與政府調控意願來看,可以說本屆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沒有達到效果,新一屆政府必然迎來一個高房價時代。面對頑強上漲的樓價,新一屆政府的不少政策操作空間都被壓縮了。比如,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結構和經濟轉型,以及政府擔心的社會穩定和社會矛盾等,都可能因爲高房價而出現變數。

您已閱讀34%(549字),剩餘66%(10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