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兩會

低調總理的艱鉅挑戰

新上任的李總理有許多不同尋常的地方。翻譯過丹寧勳爵法學名著的他,是第一位系統接受過經濟學訓練的總理。有人說他安靜和低調,有人說他忠誠而務實。爲什麼說日益嚴峻的挑戰正擺在他的面前?

習近平
中國新領導人展現新形象

從習近平和李克強迄今展現出的自信來看,這兩位中國新任領導人從西方政治化妝師那裏學到了一些東西。而且,這種自信背後還有著更實實在在的東西。

「新政」須直面的三個問題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新領導層應確立改革決心,組建利益相對獨立的專業團隊,設計出好的改革方案,並落實憲法、做實人大、鼓勵社會參與。

習李新政漸進深水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大部制改革雖有所突破,但仍屬微調。隨著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來自各方利益羣體的阻力也將不斷增加,新政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便是持續穩定地發展經濟。

媒體札記:開場白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比起前任,「兩會」新聞發佈會新主角的語速快了很多,也沒再引用古詩典籍,但這場萬衆矚目的記者見面會有些平淡,沒有出現高潮。

中國公共外交:多孔道融入世界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孫興傑:「兩會」期間中國領導人表示要「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公共外交代表著國家形象的競逐,也需要普通人集腋成裘的誠意與韌性。

「我們將忠於憲法」

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先聽到習近平說「我忠於憲法」,後來再聽到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將忠於憲法」,就職宣誓的意味呼之欲出。宣誓對憲政是重要的,宣誓是在陽光下對天下人的承諾。(這是張力奮有關中國「兩會」最後一天的微網誌集錦。)

分析:李克強是哪一類改革者?

中國新總理在他的首次全國人大記者會上闡述了執政願景:縮小政府規模、加大反腐力度,更加公平地分配財富。與前任溫家寶相比,李克強的議程範圍更聚焦於經濟領域。

習近平
分析:習近平的對外「魅力攻勢」

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下旬出訪南非時,他的歌唱家夫人彭麗媛將會隨行,幫助他發起一場「魅力攻勢」,展示中國「軟實力」。評論人士說,與前任相比,習近平的外交風格將會非常不同。

城市化
新型城鎮化重在制度改革

中國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易鵬:城鎮化只能說是中國最大的內需潛力所在,要想從內需潛力變成內需,就必須要藉助改革來推動其實現。

抓住新一輪經濟改革機遇

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中國新一屆經濟領導團隊很快將迎來考驗。最爲關鍵的三項改革包括,推進利率自由化,改革地方政府的融資機制,以及允許外資與本土金融機構公平競爭。

媒體札記:十年喜報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十年一次的喜報,由延時的新聞聯播和通紅的人民日報作爲示範,各式媒體集體合奏——基本上是4個月前「十八大」閉幕後的重播。

中國城鎮化要邁「三道坎」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李克強的城鎮化計劃潛力巨大,但不應低估變革面臨的阻力。這位中國新總理必須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撓。

實行中國式公民投票

中國長江商學院教授王一江:建立內容與指標明確、有管理和監督的公民投票制度,可以改變幹部作風,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轉型,成爲深化中國政經體制改革的關鍵步驟。

中國民衆對習近平反腐充滿期待

在人們普遍感覺腐敗已開始動搖中國發展基礎的背景下,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打擊腐敗列爲工作重點,這種姿態讓人們期待:嚴厲的措辭也許會轉化爲系統性的改革。

執政合法性:習近平面臨的挑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作爲唯一候選人,在中國人大全體會議上當選爲國家主席。中國網民對此的反應,突顯了中共在城市中產階層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執政合法性問題。

以債券市場推動中國金融改革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朱寧:中國金融改革路線圖並無一致意見,但部分市場的改革推進很可能溢位導致其他市場改革的推動,如大力發展債券市場。

中國「兩會」微網誌(3月14日)

FT中文網總編輯張力奮:習近平高票當選國家主席,2952票贊成,1票反對,3票棄權。但很多官方媒體在報導中略去了表決結果。難道對超過99%的支持率還不滿意?

習李的第一個五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錢斯:自「十八大」以來,中共新領導層營造了一種引人期待的氣氛。對於今天已當選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和明天將出任總理的李克強來說,今後五年,他們該做些什麼?

習近平
中國「第一夫人」走向舞臺中心

過去數十年的中國政治生活中,幾乎不存在「第一夫人」的概念,但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帶來改變。他將攜歌唱家夫人出訪,借用她的魅力,提升中國形象。

媒體札記:高票當選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儘管習近平、李源潮當選得票數據經由會場內記者發出,已在微網誌上四處散播,但新華社快訊仍按慣例,一概以「高票當選」描述。

以特赦換取財產公示不可行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劉遠舉:有人提出,對中國官員實施財產公示的同時應配以有條件的特赦,以克服既得利益阻力,換取政治改革。但我認爲,這既不實際,又不可行。

分析:中國貨幣政策恰與美歐相反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人大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須「高度警惕」通貨膨脹,這表明中國爲遏制物價和樓市,寧願接受略慢一些的經濟成長,這與美歐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恰好相反。

中國「兩會」微網誌(3月13日)

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人大代表中,官員的比例很高。不少省委書記還兼人大主任,一家人。不分權,如何監督? 其次是以所在代表團爲議事單位,書記省長坐中央,代表們自然進入彙報工作或感激狀態,談何問責?

人民幣匯率政策如何選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周小川再度強調資本賬戶開放的長期性和漸進性。資本賬戶及人民幣國際化不會一蹴而就,匯率戰爭硝煙卻開始瀰漫,中國匯率政策選擇更顯艱難。

中國計劃生育爲何持續這麼久?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黃文政、梁建章:數十年的計劃生育宣傳,已使中國人的思維遠離正常的人口觀念。爲什麼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會在人口這一根本性戰略問題上錯得如此離譜、如此持久?

周小川的「穩健」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中國將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二字如何解讀耐人尋味。同樣不明朗的,是他的去留。

媒體札記:「豬投上海」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以黃浦江上飄流的死豬作爲主角的諷刺創作如火如荼,數量之多,足夠每頭獨享一段訃告,甚至有一個段子現身「兩會」記者會。

中國自由化改革的邊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吳曉波:對國家統一的終極性訴求使中國對集權的容忍度遠遠大於別國。大一統的政治制度顯然與自由貿易和市場經濟原理存在著內在的衝突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統一文化」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邊界。

中國「兩會」微網誌(3月12日)

FT中文網主編張力奮:政協閉幕,新主席俞正聲說:「要遵紀守法、克己奉公,厲行節約、勤儉辦事,拒絕奢靡和一切利用權力或影響謀取私利的行爲。」這個要求是非常高的。

葛劍雄:政協投票目擊記

中國政協委員葛劍雄:昨天政協投票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應該有一位委員,給所有人都投了一票棄權票,他還給自己的選票拍了照。

抓住稍縱即逝的政改機會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正在召開的中國人大會議將完成中國最高領導層的換屆。下一個十年,是改革中國政治體制難得一遇的機會。以習近平爲首的中共新領導班子絕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

媒體札記:新徵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新華社昨晚發佈《周小川的新徵程》,文中盡是對這位央行行長的讚美。周小川難說再見,同樣難說再見的還有鐵路系統的老職工。

分析:周小川有望破例留任央行行長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去年未進中委,引發退休猜測,但他週一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從而可以「國家領導人」身份續任央行行長。分析人士稱,此舉有利於中國繼續推進金融改革。

中國發改委應主動放權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發改委衍生成爲小國務院,被斥爲中國經濟集權的象徵。哪一天發改委迴歸原位,哪一天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便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