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時度勢

法國經濟的新氣象

沈建光:越來越多的法國投資者和企業家對法國經濟前景抱有期待,對經濟部長出身的新總統馬克宏改革寄予厚望。

自尋煩惱的英國脫歐

沈建光:脫歐談判雖未進行實質推動,但鑑於當前力量對比,歐盟將佔據更多的主動權,而英國方面則很難以取得有利地位與談判優勢。

德國經濟爲什麼這麼強勁?

沈建光:作爲歐洲一體化堅定的捍衛者和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今年面臨的政治經濟局勢都要好於往年。

全球量化寬鬆拐點下的中國抉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經歷了金融危機以來的再平衡,如今全球經濟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海外三大拐點到來讓中國經濟面臨的外在環境更爲複雜。

避免南轅北轍的貨幣政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貨幣政策越來越多地依靠定向流動性工具,這或降低政策透明度與威信,並使得央行從「最後貸款人」邁向「第一貸款人」。

難以服衆的中國一季度GDP數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有不少意外,實際情況恐怕不如數據顯示的那麼樂觀。爲防止經濟繼續探底,中國政府應抓緊落實穩成長政策,並適時降準。

中國金融改革五大矛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金融改革與國企改革、財政改革等配套改革存在步調不一致,大量預算軟約束企業仍存在,這將增添經濟與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

2014:中國資本市場前瞻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A股在去年全球十大主要股指中表現最差,今年能否一改頹勢?三中全會發出的改革信號能否落實、並釋放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

深化改革協調性至關重要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當前金融改革可謂領先一步,但如果其他改革不能有效推進,單兵突進效果恐怕很難令人滿意,如何協調推進諸多改革措施方面缺乏明確指引。

美聯準
美聯準不退市加大中國政策難度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美聯準推遲退出QE引發市場積極反應,投資者仍依賴非常規貨幣政策;但這並不值得歡呼,美國不確定性會對中國的經濟政策產生負面影響。

反思「四萬億」恐懼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四萬億」該受詬病之處到底在於反週期的宏觀政策,還是經濟體系本身存在的缺陷?二者本質不同,應對方式也大相徑庭,一旦混淆不僅不利於總結經驗,反而容易矯枉過正。

「安倍經濟學」的五個解讀誤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安倍經濟學」充滿爭議,日本股市大跌是否意味著安倍經濟學的失敗,日本真正的風險點又在哪裏?中國國內對其評價或過於草率。

M2激增的風險在於資產泡沫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M2與GDP比重接近200%,創下全球新高,各界議論紛紛。M2/GDP比重激增原因和風險何在?是否會給今年的通膨帶來壓力?是央行失職導致貨幣超發嗎?

數據含混,何來有效決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統計數據缺失、透明度不高及謊報,不僅爲學術界與投資者研究平添困擾,也極大影響決策層政策的有效性。除了強化審查及提高數據質量,應鼓勵民間羣體和學術界對統計數據深入研究。

房價
不應孤立看待「新國五條」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新國五條」並非單一政策,顯示了新一屆領導人打擊房地產泡沫決心,隨著相繼配套措施出臺,打破中國房價越調控越漲的神話不會太遠。

習李新政漸進深水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大部制改革雖有所突破,但仍屬微調。隨著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來自各方利益羣體的阻力也將不斷增加,新政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便是持續穩定地發展經濟。

張平透露了什麼經濟信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兩會」期間的發佈會引人關注,除了強調消費、投資、城鎮化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他也直面了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大部制改革構思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經濟改革迫切需要從宏觀調控部門著手,即進行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四大宏觀調控部門的重組和改革,建立有效的防範金融風險制度和健全的金融體系基礎。

產能過剩挑戰中國經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從鋼鐵、水泥等傳統基建行業,到光伏等代表未來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科技產業,中國產能過剩狀況可謂普遍而全方位。當產能過剩同時遭遇中國經濟轉型,產能過剩就更加棘手。

2013年:中國改革新起點?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改革的頂層設計與時間表,2013年或是中國加速經濟體制改革的新起點。筆者預計明年財政政策將更爲擴張,並將有多次降準。‬

影子銀行:金融改革成果還是龐氏騙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因爲潛在風險就對影子銀行嚴加管制並不可取。如何使影子銀行體系成爲中國金融改革的成果,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十八大與中國經濟週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政治週期與經濟週期的聯繫在中國更爲明顯。每當黨代會召開前後,決策層都會推出積極政策,力爭創造一個較好的經濟環境。

烏雲籠罩下的全球經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IMF東京年會樂觀判斷或出於穩定信心,筆者更爲擔心發達經濟體風險影響全球成長:QE未來影響如何預計?選民是否支持歐元區一體化與緊縮?

金融改革如何破解融資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央行「十二五」金融規劃並無太多新意,當前經濟下行風險加大,恢復經濟微觀主體活力至關重要,推動多項金融改革進程大有可爲。

德拉吉智鬥德國央行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德國央行在歐元區異常孤立,先前則如日中天。未來歐債危機走向何方,關鍵在於各國如何抓住時機、落實改革,這纔是擺脫危機的根本。

四萬億刺激與調結構之辯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穩成長與調結構不是非此即彼,總結四萬億負面效應,應明確和發揮財政政策反週期功能,打破銀行隱性財政功能,減稅及發行調結構特別國債。

新一輪四萬億或不可避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7月份的宏觀數據並沒有像各界期待的那樣,顯示中國經濟築底回升。地方政府項目正在加快。爲穩成長,地方政府項目甚爲關鍵,而地方融資平臺借貸問題,則宜疏不宜堵。

中國宏觀調控面臨多重矛盾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多元化,以及政府過度使用行政手段以期快速達到目標,使得政策執行往往缺乏連貫性。

中國二季度數據迷霧重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從企業家對生產現狀的極度堪憂,可見7.6%不足以代表實體經濟。穩定市場信心要建立在經得起推敲的數據之上,宏觀政策與微觀情況反差何在?

中國房地產調控步入誤區

FT中文網從今日始推出專題,評估「史上最嚴厲」的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效果。專欄作家沈建光認爲,該政策推出兩年後,效果平平,中國政府有必要認真反思。

歐元區
歐元區四大國格局轉化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與德國繁榮景象相對的是,包括法國在內其他經濟體不容樂觀;「法意西」保成長同盟已經形成,「默克齊」強硬組合已漸漸遠去。

歐元區
中國如何應對歐元區危機?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短期內歐元區不會解體,歐債問題是一個中期的危機。但值得注意的是,歐元區經濟衰退的格局幾乎無法避免。

中國刺激經濟何處入手?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經濟下滑引出兩個議題,需不需要新一輪刺激計劃及需要什麼樣的刺激計劃;一旦外圍惡化,中國該有更大規模經濟刺激的預案。

從歐元危機看全球政策協調之難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一旦歐元區解體,中國約有一兆的歐元儲備資產將面臨很大風險;唯一出路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使之成爲儲備貨幣之一。

溫家寶
新一輪經濟刺激號角已經吹響?

FT中文網專欄作家沈建光:溫家寶表態可解讀爲決策層對「穩成長」擔憂明顯,或是新一輪刺激政策號角,未來應適當調整對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嚴格控制。

全球再平衡和人民幣匯率

編者按:FT中文網4月曾推出人民幣專題,今後將繼續推進相關討論。沈建光認爲近期匯率淡出爭議焦點,體現了全球經濟再平衡、中國經濟轉型及金融改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