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市場傳聞奇襲了中國銀行間市場,傳言稱中國央行向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銀行再貸款,規模或在3000億-5000億間。定向寬鬆刺激訊息提振下,市場一時間興奮不已,當日銀行間市場利率大幅下行,人民幣利率互換下行11個基點。
對此訊息,筆者多有困惑。自2013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越來越多地依靠定向流動性工具,比如再貸款、創新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及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報告》顯示,自2013年1月以來,央行推出了SLO與SLF兩個創新工具,二者均被賦予了重大使命。雖然上述工具原理有所不同(即SLO主要是對公開市場的補充,以7天期內短期回購爲主;SLF爲滿足期限稍長的流動性需求,以1-3月爲主,以抵押方式發放),但二者具有明顯的相同之處:致力於緩解流動性危機,但又都具有定向操作的特點,具有行政色彩。
在筆者看,定向支持理應是緊急救助的體現,多發生在金融機構情況危急時刻,其有「救急不救窮」的特點,才能起到保障金融不至於出現系統性與局域性風險的作用。
您已閱讀20%(442字),剩餘80%(17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