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房價

中國房地產違約衝擊波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如中國經濟出現系統性違約風險,必然不是類似超日債的區域性領域,而是關聯銀行信貸的重大領域。決定房地產市場命運的兩個重要因素都在變化。

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或許正在倒下。

繼「超日」公司債引發違約風險之後,房地產市場的違約浪潮正在抬頭。根據媒體報導,浙江房企興潤置業因經營不善和高利貸導致資金鍊斷裂、資不抵債。興潤置業一度是當地屈指可數的房企之一,如今負債約35億元人民幣,涉及十餘家銀行,其命運也引發市場對房地產信貸的擔憂。

中國房地產被經濟學家稱爲地球上最重要的行業,其實也是最吸金的行業之一。姑且不論中國富豪榜上的房地產新貴,政府收入以及經濟成長也離不開房地產的重大貢獻。2013年的中國政府收入達到17兆元,其中稅收爲11兆,土地收入爲4.1兆,土地收入超過政府收入五分之一。除此之外,汽車、家用電器等行業也與房地產息息相關。根據野村證券估算,合併計算房地產及其關聯影響,其對GDP的貢獻達到16%,房地產相關貸款佔未清償貸款的20%、佔新增貸款的26%,並提供了政府收入的39%。

您已閱讀15%(377字),剩餘85%(21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