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會讓國企違約嗎?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黃育川:超日違約只是讓我們知道了中國政府在處理民營企業債務違約問題上的選擇,但關鍵問題是政府是否願意讓國有企業違約。

每當中國金融體系顯露出潛在疲弱跡象,都會有人叫囂著中國正在醞釀著一場危機。最新的例子是最近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Shanghai Chaori Solar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的債券出現違約。很快有人懷疑這是否是中國的「貝兒斯登時刻」(Bear Stearns Moment)或「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而那些不那麼危言聳聽的人們則認爲這起違約值得歡迎,它表明中國政府希望向市場灌輸一種審慎承擔風險的觀念。

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未來金融產品違約可能難以避免。各人對此的解讀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些人將其視爲危機即將來臨的跡象,而另一些人則不以爲然,認爲這只是中國政府承認任何經濟都會出現債務違約。

然而,所有這些看法可能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您已閱讀18%(345字),剩餘82%(15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