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倪開祿留下數十億債務「外逃」傳聞一度引起軒然大波。儘管1月4日倪開祿回國打破其「跑路」傳言,但超日太陽資金鍊緊張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在光伏行業整體困境面前,超日太陽顯然只是「冰山一角」。
數據顯示,中國最大10家光伏企業累計債務已高達1100億元,此外還有數目龐大的應收賬款,光伏企業的財務危機更顯嚴峻。筆者認爲,造成光伏企業高應收賬款運營、資金鍊緊張的罪魁禍首在於產能嚴重過剩,而非行業本身問題——畢竟巴菲特還剛出手25億美元投資美國的太陽能產業。
產能過剩一直是近年來中國產業發展的「痼疾」。產能利用情況最爲直接的指標即爲產能利用率 (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義爲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與最佳生產能力之間的差異。美國、日本等國家很早就開始對產能利用率指標進行工業統計和跟蹤分析, 是用於反映工業經濟實力和工業經濟走勢的一個主要月度指標。可惜中國國家統計局沒有編制及公佈這個指標。
您已閱讀21%(421字),剩餘79%(16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