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央行最新數據顯示,4月末M2餘額已經達到103.26兆元,同比增速爲16.1%,較10年前翻了5倍多。M2與GDP比重接近200%,創下全球新高,遠高於美國的67%、歐元區的95%、日本的174%和英國的133%。面對貨幣供應量屢創新高,各界議論紛紛。中國的M2/GDP比重激增原因和風險何在?這是否會給今年的通膨帶來壓力?是央行失職導致貨幣超發嗎?
橫向比較不可取
從概念上來講,由於各國廣義貨幣M2的統計口徑不同,不能簡單地進行國際比較而草率得出結論。比如,美國的M2/GDP比重較低,原因在於其M2統計除扣了大面值定期存款(10萬美元以上),而小面值定期存款、非機構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也都扣除了個人退休賬戶和Keogh計劃部分,即扣除了長期儲蓄,其M2統計相對狹窄;南韓從2003年對M2統計口徑進行調整後,M2/GDP便大幅提高,其中M2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
您已閱讀12%(388字),剩餘88%(29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