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政府體制改革被認爲是今後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部分,甚至是前提條件。前些日子網上流傳出中國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藍圖,即把國務院現有的二十多個部門合併成十幾個超級部門,中共十八大報告也提到「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所謂大部門體制,是指性質相近的部門進行合併,把密切相關的職能集中在個大的部門統一行使。這樣可以減少部門之間的職能交叉和許可權衝突,簡化處理公務的手續和環節,有利於建立統一、精簡、高效的服務政府和責任政府。可以說,政府部門的重組合並將是新領導層在今後五年的一項主要工作。
筆者認爲,經濟改革現在迫切需要從宏觀調控部門著手,即進行人民銀行、發改委、財政部和商務部這四大宏觀調控部門的重組和改革。核心目標是建立貨幣和財政政策爲主的部門框架體系,大幅提高人民銀行的在國務院內的地位,職能及對貨幣政策的主導權,及合併財政部和發改委,成立一個超級財政部,使財政的收入和支出在一個新的部門統一管理下,開啓財政體制改革的道路。本文主要討論人民銀行,下篇將討論財政體制。
目前中國現行實行「一行三會」(人民銀行、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體制,即央行專注於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而銀監會與證監會、保監會一起,構成了覆蓋銀行、證券、保險等三大領域的監管體系,基本建立了「一行三會」資訊共享和政策協調機制。但是,現存問題是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獨立性有限,尤其是利率是多部門博弈和協調,例如匯率政策與商務部的協調,和其他宏觀經濟部門尤其是三會的協調的難度也不小。
您已閱讀25%(620字),剩餘75%(18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