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數據,二季度GDP回落至7.6%,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新低,但僅就這一增速而言,仍舊高於政府7.5%的既定目標,且可能是本來經濟下滑週期的低點。如若如此,爲何企業普遍反映經營困難,利潤出現負成長?5月以來總理多處調研,頻頻表態需要穩成長?發改委緊急加快項目審批?央行時隔不到一個月兩次大幅降息?這些政策給外界以中國經濟出現了硬著陸的感覺。宏觀數據與微觀情況及政策措施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值得認真推敲。
GDP數據與月度經濟矛盾重重
GDP無疑是市場最爲關注的指標,在經濟下滑之時尤爲如此。但由於GDP最低頻率僅爲季度數據,對於時時把握經濟運行變化略顯遲疑,因此PMI指數、工業增加值、發電量、工業品庫存、以及微觀調研情況等也受到較大關注,並且作爲判斷GDP及經濟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同時,歷史數據也顯示,這些變數之間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性。
您已閱讀18%(388字),剩餘82%(17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