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新政」須直面的三個問題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新領導層應確立改革決心,組建利益相對獨立的專業團隊,設計出好的改革方案,並落實憲法、做實人大、鼓勵社會參與。

2013年「兩會」閉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並再度詮釋「中國夢」;李克強成爲新一屆總理,通過記者招待會深入闡述了自己的施政理念。由此,衆所期待的「習李新政」有望正式啓航。

縱觀習李自「十八大」以來的言論,改革是主旋律,並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承諾:如習近平提出的「空談誤國」、「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老虎蒼蠅一起打」、「打鐵還須自身硬」、「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 「憲法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等等,和李克強的「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不改革要承擔歷史責任」、「突破口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等等。

應該說,這些改革目標與方法直擊問題本質,在千頭百緒的改革任務中抓住了「牛鼻子」,也點燃了民衆對重啓改革的期盼之情。但是必須切記:許諾容易兌現難。如果不能儘快兌現改革承諾,勢必對本就脆弱的政府公信力帶來新的衝擊。一旦失去民衆的支持,改革難免在強大的既得利益圍剿之下節節敗退。當下的中國經濟與社會,已經承受不起這樣的結局。

您已閱讀20%(424字),剩餘80%(16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