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習李的第一個五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錢斯:自「十八大」以來,中共新領導層營造了一種引人期待的氣氛。對於今天已當選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和明天將出任總理的李克強來說,今後五年,他們該做些什麼?

從後來發生的事實看,當年胡錦濤就任中國國家主席後首次正式出行的目的地,很好地預示了他在之後十年裏的政策重點。他循著毛澤東的足跡去了西柏坡——中共在1949年奪取北京之前的最後一個總部駐地。而新的領導人習近平首次出行去了哪裏呢?他去了深圳和廣州,鄧小平1992年標誌性的著名「南巡」的目的地,那次「南巡」將中國拉回到了成功改革的軌道之上。爲了強調這一訊息,他還向深圳的鄧小平像獻花,並在旁邊種植了一棵樹。自從去年11月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和即將成爲總理的李克強所釋放的積極訊號,已經創造了一種引人期待的氣氛。

那麼,接下來應該做些什麼?

首要的一點是爲經濟的可持續和長期發展創造堅實的基礎,使經濟發展不再依賴政府持續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並逐步解除國有部門對經濟的窒息性的主宰。新政府應該採取措施爲經濟引入更多競爭。從電信業、銀行業及其他金融服務業、上游和下游的石油產業到汽車業、航空業,大多數經濟部門都應完全向國內外的競爭放開。現有的國有企業及作爲其庇護者的中央政府部門,很自然地會抵制競爭的提升。他們可能會說,在關鍵的經濟部門降低准入壁壘將損害國家安全,降低產品和服務安全標準,損害國有企業的盈利,限制其吸引就業的容量。但如果政府在每個重要的經濟部門建立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的、強有力的、公平的監管體制,引入更多競爭就不會危害消費者利益或國家安全。

您已閱讀19%(573字),剩餘81%(23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