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記者會上強調要「紮實推進公共外交」,爲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公共外交」,儼然已經成爲一個時髦的辭彙,並且成爲媒體的寵兒,變成了公共話語的一部分。公共外交已經融入到中國外交的制度設計與外交活動之中,它打破了外交的神祕性,順應了外交民主化與多元化的時代潮流,爲中國與世界全面對接提供了多種管道,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之間,中國成爲世界之中國。
公共外交時代的到來
公共外交,如同其名稱一樣,言人人殊,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其實這也彰顯了公共外交的開放性與多樣性。一般而言,公共外交指代一國政府對他國社會進行的外交活動,以增進了解,塑造本國形象。以此來區分公共外交與政府間的外交,在筆者看來,這樣的區分反而掩蓋了當代國際關係的歷史性變遷,公共外交意味著大外交時代的到來,也恢復了外交的本來面目,即外交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增進理解,謀求共識,避免流血衝突。
您已閱讀9%(403字),剩餘91%(40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