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

繼承鄧小平的外交遺產

鄧小平逝世後的十五年裏,中國國力巨增,外交崛起,但在國際事務上也面臨更多挑戰。中國資深外交家吳建民認爲,鄧小平在外交事務上分清輕重緩急、堅持開放合作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今年2月19日,是鄧小平逝世十五週年。十五年對於人類的歷史是短暫的,然而,鄧小平逝世十五年來,中國的變化是巨大的。1997年,中國GDP總量僅爲9525億美元,居世界第七位;預計2013年中國GDP將突破9兆美元。中國發展得如此之快,鄧小平作爲中國現代化的總設計師功不可沒。

鄧小平在外交上也給中國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十八大後,中國處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今後十年,對於中國至關重要。在這個關鍵時刻,重溫鄧小平三十多年前,在謀劃中國改革開放大戰略時,外交上的思考和行動,以及他的大思路,是十分有益的。

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鄧小平在黨政軍中的領導職務。1977年至1978年,是中國醞釀重大轉折的關鍵時刻。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舉行了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從此,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您已閱讀13%(391字),剩餘87%(26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