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mrc朗潤經濟評論

農地不集中,糧食不安全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中國農村中的年輕人爲何不願種田?一句話:不划算。農地「贈耕」,也成爲中國農村的一個普遍現象。不管願不願意,土地規模經營都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過年在家陪父母。父親種了一輩子地,裏外算是個能手,話頭自然離不開田裏的事情。說起來最讓父親看不慣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種田了,下地的都是老人家,大都過了六十歲了。雖然都已經機械化了,打個電話就可以撒種,收割,也不算特別累人,但是老人家辛苦了一輩子,抱怨也是自然的。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不禁追問爲何年輕人不種田。父親熟知村裏的事,一語便道破天機:不划算。父親以老家的一畝地爲例算了一筆賬。

蘇北老家農村的地種兩季,冬季種小麥,夏季種水稻,小麥畝產多說1000斤,水稻畝產多說1100斤。水稻1.35,小麥1.1,兩季加起來毛收入2585元。然後看種田成本。種一季小麥的大項成本包括化肥(170),種子(80),刨地(65),收割(60),運輸(55),加起來440,小項包括農藥,開溝,撒種,除草,加起來大概100塊,這樣合起來一共540塊左右。

您已閱讀17%(372字),剩餘83%(17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