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梭羅沒有說什麼?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徐建國:成長的原因是什麼?梭羅模型強調各種要素的作用,其實是更深層的制度的結果和表象,深層的改革纔是中長期成長的基礎。

我去年年初寫過一篇文章《梭羅說對了什麼?》,講的是經濟成長需要要素投入,最終總可以歸結到勞動力、資本、技術這些東西,因而教育、醫療、職業培訓、在職學習、投資、研發這些提高人力資本、物質資本、生產技術的活動,終究都是可以幫助培育經濟成長的潛力的。反過來也對。要提高經濟成長的潛力,終究要積累這些要素,否則成長就沒有了原材料,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也。

這個道理就是梭羅模型的基本內容,非但不復雜,而且很簡單。勞勃•梭羅1950年代建立的這一分析框架,對後世的分析、乃至政策制定,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梭羅本人也因而獲得諾貝兒獎。模型雖然簡單,道理卻是過硬的:沒有投入,哪有成長?

但是即便這樣簡單的道理,現實中也是會常常被忽略的。比如說,討論中人們常常會說過度投資,成長不可持續,這樣的說法在投資佔比GDP比重比較高的背景下很容易得到共鳴。可是不投資的話,物質資本的積累受影響,物質資本中蘊涵的先進技術也不能實現,就業機會減少,崗位培訓、幹中學這些都會受到影響,終究是不利於中長期的成長的。

您已閱讀16%(442字),剩餘84%(23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