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減速,但政府不是採取貨幣放鬆及擴張財政赤字的傳統刺激手段,而是通過力推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來釋放紅利。調結構與穩成長齊頭並進,顯示本屆政府堅定改革的決心,社會對於收入分配、財稅體制、金融市場化等深層次改革寄予厚望。
不過,改革不僅在於改變微觀主體的運行規則,更在於觸動既有集團利益格局,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多次提出「壯士斷腕」以彰顯政府推動改革的態度,這無疑增加了深層次改革的執行力。然而,改革不是口號,終究需要解決「怎麼改」的可行性問題,綜合當下改革動向來看,無論是政府還是公衆,大多忽視了改革的最大難點,那就是社會資訊數據的缺乏,不清楚誰是利益集團?不清楚改革應從何入手?不清楚改革的風險有多大?地方融資平臺債務總額衆說紛紜就是明證。要想使得改革立竿見影,建立完備的資訊基礎數據刻不容緩,否則可能事倍功半。
資訊數據的缺乏制約當前深層次的經濟改革
您已閱讀15%(386字),剩餘85%(21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