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爲全球經濟的成長動力,中國經濟的放緩引發諸多關注,這是週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幾何,合理的應對應該如何呢?FT中文網對於這一議題持續關注,近期也邀請不同意見領袖對此發言,期待以爭鳴探索有益公共討論,專題鏈接可見《中國經濟放緩》。
進入2013年以來,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各大經濟體在走向復甦的道路上繼續充滿不確定性。受發達國家影響,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也受到了明顯拖累,全球依然處於經濟調整週期。雖然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前景仍然較爲樂觀,但是中國經濟已經告別超高速成長的青春期,進入次高速成長的青壯年期,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方式所積累的問題也逐一暴露出來。未來10年,中國經濟要繼續保持成長的潛力和活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在於實現「以消費替代投資」爲核心的「五個替代」。
當前,中國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6200美元,人均小康已經實現。但是,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超高速發展,使得外貿紅利、人口紅利、資源紅利、環境紅利、制度紅利幾乎都走到盡頭,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許多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其中較爲突出的問題包括GDP質量不高、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地區經濟結構失衡、城鄉差別過大、產業結構不合理、財富分配不均、中產階級隊伍缺失、貧富差距過大等。此時的中國夢不再是僅僅解決人民溫飽問題,而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
您已閱讀18%(612字),剩餘82%(27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