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經濟形勢需討論一個判斷,就是中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比較更具有能動性。能動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中國在宏觀經濟與長期發展重大問題上,有較多支配策略選項,政策選擇自由度較高。二是作爲體量最大與快速追趕的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量全球影響最大。「三駕馬車」宏觀討論流行語境,通常強調中國經濟對外需被動依賴性,對中國能動性重視不夠。當然,能動性是中性概念,較高能動性並非總是好事。如果判斷和選擇有誤,能動或許不如被動。
對中國經濟選擇的能動性,可以從不同方面觀察探討。第一,中國當代經濟成長合規律性內涵,構成未來持續發展能動性的基本條件。第二,仍處於城市化和工業化較快推進發展階段,是中國經濟選擇能動性的現實保障。第三,身居全球經濟最大增量國地位,是實現中國經濟能動性並派生全球影響的客觀依據。第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實踐與成長表現,提供中國選擇能動性的最新證據。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成長道路,受起點條件與外部環境影響具有深刻特點,在呈現發展形態的歷史多樣性方面提供了當代大國案例。系統和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發展具有特徵性實踐探索與經驗教訓,有望爲深化認識當代經濟發展規律做出重要貢獻,爲豐富和推進經濟發展理論創新提供多維度新鮮案例、素材和思想。不過特殊形態總是在一般規律基礎上展開。就本質內容而言,中國發展經驗與一般發展原理以及國際比較經驗並非根本矛盾。
您已閱讀17%(575字),剩餘83%(28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