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十八大的中國,進入「習李新政」時期。儘管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總體發展良好,取得高成長低通膨的良好態勢,但全球金融危機也改變了中國的外部環境,不僅出口減速,而且面臨巨大壓力;此外,經濟結構調整緩慢,高投資低消費、工業增速快於服務業、部分行業存在「國進民退」、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急需解決。
面臨這些挑戰,唯一出路是加快經濟轉型,即由出口導向型向內需導向型轉變、由投資拉動經濟成長向消費拉動經濟成長、由製造業向製造業與服務業協同作用轉變。這些轉變,需要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結構調整、要素結構調整;具體改革來看,又有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西部發展、高技術與新能源以及低碳經濟、國企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改善民生等等。
如此多的任務應該從哪一點下手,或者說哪一點是政策核心呢?正如李克強所說的「深化改革,千頭萬緒,但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化繁爲簡,突出重點,積極尋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突破口。找準了突破口,就會事半功倍。」那末,什麼是突破口呢?是打破壟斷嗎?是政府體系改革嗎?是國企改革,鼓勵民營經濟嗎?是城鎮化嗎?是要素市場開放嗎?或是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嗎?這些都很重要,但筆者認爲,新一屆領導層的經濟政策應該以還富於民作爲突破口。
您已閱讀26%(512字),剩餘74%(14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