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十八大

如何實現十八大經濟共識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中共「十八大」明確GDP成長與收入成長同步發展目標,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意義突出;城鎮化仍然是未來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隨著中共「十八大」閉幕,新一屆常委名單也隨之出爐。這份名單中,僅有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核心人物習近平和李克強的年齡在60歲以下,其他5人中最年輕的王岐山也有64歲,按照中共內部不成文的規定,本屆5年任期屆滿,超過70歲的常委將不會留任。這也意味著習近平和李克強爲核心的新的領導集體已經初步成形,而這也將保證中國的經濟政策將在未來今年內保持平穩。

外界對於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的首次講話,普遍評價較高,因爲在講話中習近平主要提及了實現民族復興、提升人民福祉和打擊腐敗的主要任務,而沒有空洞的口號式語言。習近平提到,「人民希望有良好的生活和保障,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簡單的幾句話事實上勾勒出未來的政策導向和經濟發展方向。

這樣的一個簡短講話,與胡錦濤在十八大開幕當天所作的報告,事實上形成了執政黨的經濟共識,即讓更多的人更加公平地分享經濟健康發展的成果。媒體報導稱,胡錦濤的這份報告原文大約爲3萬字,而本次會議上並沒有全文宣讀,卻僅僅涉及了主要觀點。

您已閱讀21%(428字),剩餘79%(16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經濟觀察者

劉利剛,現任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主管大中華區宏觀經濟、匯率和策略研究。曾經任職於香港金管局、亞洲發展銀行學院、世界銀行和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