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在中國共產黨舉行「十八大」期間,世界各國的報紙和電視臺都在報導這場會議的景象,這清楚地說明了中國對於全世界的重要性。在會議結束之後,所有的目光又對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七名新成員的首次集體公開亮相。很有可能,在這些人執政的年代,中國經濟總量將不斷成長,最終以購買力平價衡量達到美國的規模,併成爲世界最大經濟體。
經合組織最近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展望2060——長期全球成長前景》。該報告預測中國經濟總量將在大約5年後,即2017年左右,趕上美國。這份報告還預測,中國將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的GDP年增速,直到2020年,屆時會被印度和印尼取代,其原因是,約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勞動人口數量將會下降。中國GDP佔全球的比例預計將從2011年的17%提升到2030年的28%。在那之後,隨著中國勞動人口縮減,並由於印度、印尼等其他人口結構更年輕的大型經濟體發展得更快,中國所佔比例將保持在28%的水準上。
中國人口占全球五分之一左右,可耕地比例卻相對較低,因此中國在整個歷史上都面臨如何保障民衆提供基本生活來源的問題。今天,在中國高速成長的光環下,人們很容易忘記,中國奇蹟般地成爲中等收入國家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以巨大的變革、許多領域的犧牲以及很多的艱難曲折爲前提。而且,中國面臨的挑戰並沒有結束,如果中國自滿於已取得的成就,而不是繼續努力成爲一個現代的高收入國家,中國就有可能被印度等競爭對手超過。而且,鑑於中國很快就將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能不能保持快速的經濟成長進程,也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益休慼相關。事實上,未來十年裏,中國執政者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中國民衆是不是有決心和毅力,將決定中國能不能發揮經濟潛力,並持續地將自身經濟成功的積極影響擴展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