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

不必爲中國經濟平緩下行而悲觀

陳稻田:未來我們會看到一個較長時期增速平緩下行、但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居民福利水準不斷提高的中國經濟。

中國GDP
中國經濟「有升必有降」?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美國兩位經濟學家認爲,有關成長的「唯一最強大和驚人的事實」是迴歸大約2%的均值;儘管中國大陸經濟超高速成長所維持的時間超出了常規,但增速終將降至4%。中國能打破迴歸均值的「宿命」嗎?

中國經濟調整進行時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中國經濟仍處於增速收緩並面臨下行壓力狀態,調整難免產生陣痛,但直面失衡與果斷調整對重建市場紀律而言不可或缺。

中國改革應避免路線之爭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利剛:在中國經濟減速背景下不斷加劇的改革爭論,表明了不同利益集團的訴求。改革本身並不難,更重要的是改革意願。與過去相比,中國現階段的改革具有更好的共識和內部條件,過度的爭論反而是對這種良好改革共識的揮霍。

中國快速「去槓桿」不現實

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付兵濤:上半年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超過GDP增速,意味著槓桿率還在提高,今年內「去槓桿」幾乎不可能。

中國經濟的三難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張斌:中國經濟減速之下,刺激政策短期可能提高增速,但未來容易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破解經濟困境只能靠依靠政府改革,讓市場的力量調動閒置資源。

中國如何應對經濟減速?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中國經濟減速是全球減速的重要組成與派生結果,未來需著力推進關鍵領域改革,爲新一輪自主性景氣成長到來積極創造條件。

中國經濟的能動性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縱觀過去四年全球經濟大勢,中國經濟已經歷相對完整的宏觀週期,並凸顯更大的能動性。但在內外環境快速演變背景下,對一些新政策問題的邊界選擇與能動性認識,也有必要進一步反思探討。

資源
商品景氣制約資源國成長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隨著各類大宗商品價格近來趨於回落,資源出口國經濟成長也呈減速態勢。如果全球經濟減速環境下商品價格穩中有降,則重要資源出口國經濟增速也會相應受到制約。

透視日本「低成長穩態」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流行觀點言必稱日本「失去的十年」,這一認識的前提有待商榷。日本經濟未來有望繼續維持「低成長穩態」,構成目前全球經濟減速的特殊區域性。

歐元區
歐洲困境的深層根源

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盧鋒:歐洲債務危機與美國金融危機一樣,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濟史事件。在現行歐元體制架構無大刀闊斧改革前提下,「救助換緊縮」應對方針難以奏效,如何再造歐元?

美國爲何復甦乏力?

編者按:欲問全球經濟往何處去,或許應該先問全球經濟近些年減速的根本原因。《CMRC朗潤經濟評論》近期特推出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教授的「全球經濟減速調整」系列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