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有升必有降」?

FT亞洲版主編皮林:美國兩位經濟學家認爲,有關成長的「唯一最強大和驚人的事實」是迴歸大約2%的均值;儘管中國大陸經濟超高速成長所維持的時間超出了常規,但增速終將降至4%。中國能打破迴歸均值的「宿命」嗎?

如果中國經濟年成長率僅爲2%,那將是怎樣的情形?鑑於中國在過去30年的表現,這聽起來像是一個悲觀到荒謬程度的問題。當然,中國存在多方面的問題。事實上,中國經濟已開始放緩。但是,什麼樣的災難纔可能把中國增速拉到如此慘不忍睹的地步呢?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蘭特•普里切特(Lant Pritchett)和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的一份頗有影響力的論文,這是一個錯誤的問題。在他們看來,有關成長的「唯一最強大和驚人的事實」是「迴歸(約2%的)均值」。他們說,在現代歷史上,只在極少的情況下,國家才能將超過6%的「超高速」成長維持10年以上。而自1977年以來,中國通過調動市場力量突破了這個慣常趨勢,締造了「人類歷史上」可能最長的高速成長期。但這兩位作者告訴我們,有升必有降。

他們在梳理數據之後,得出兩條強大的結論。其一是,通過一個十年預測下一個十年的成長,幾乎沒有統計學基礎。外推法是一種傻瓜遊戲——或者如他們所言,「目前的成長對預測未來幾乎毫無作用」。從1967年到1980年,巴西的年均成長率爲5.2%。當時很少有人會預測,在接下來22年巴西人均收入成長率將恰好爲零。

您已閱讀30%(494字),剩餘70%(11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