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金融創新

反思金融創新

北京大學副教授徐建國:耶魯大學席勒教授是筆者很喜歡的一位學者,他近期重點建議了五個金融創新;這些創新乍聽來很新鮮,但大多經不起推敲,值得商榷之處頗多。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是筆者很喜歡的一位學者。他1981年的關於股市過度波動的論文,以及1984年的關於社會心理與資產價格的論文,都是我在課堂上經常引用和討論的。文中想法都很有意思,或許現在看來已經沒有那麼出奇,但是在將近30年以前提出這樣的想法,顯示了他確實是個思考問題,有獨到見解的人。

所以當我得知他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有個講座時,就一早趕過去了。早上塞車,我一般不喜歡趕場,但是覺得有趣的事情,還是不會在乎這點成本的。不是嗎?人們對於自己認爲重要的事情,總會擠出時間、克服困難的。

結果卻很失望。席勒教授演講的題目叫做「金融與美好社會」(finance and the good society)。題目很有意思,基本的思想就是金融創新會幫助解決問題,構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這個想法本身當然沒有錯。倘若一個大學生說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幫助了經濟與社會進步,並且提出一些哪怕是非常粗燥的想法,作爲教授都是應該要去鼓勵的。並且,如果可能的話,幫助他去整理、深化。

您已閱讀19%(448字),剩餘81%(18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CMRC朗潤經濟評論

《CMRC朗潤經濟評論》專欄由北京大學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CMRC)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獨家提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隸屬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負責主辦「中國經濟觀察」季度報告會和定期發佈有關宏觀經濟的「朗潤預測」等項目,擁有一支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態勢的著名教授團隊。他們將輪流執筆撰寫這個專欄。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