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2季度增速下降爲7.6%,既有房地產等政策調控因素,也體現了政府年初在人大會議上提出的降增速調結構的意圖,但這些都屬於國家主動調整範疇,其影響也就相對可控,當前拉低中國經濟增速的不可控因素在於外部市場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濟減速,美國經濟復甦成長乏力,歐債危機促使歐洲經濟瀕臨衰退,美歐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何看待發達國家經濟前景,成爲中國經濟政策戰略調整的重要內容。
觀察近期發達國家經濟表現,美國2季度GDP環比折年率僅成長1.5%,創自2011年第3季度以來最低水準,失業率高位運行的難題尚未解決。歐債危機繼續發酵,日本經濟成長基礎依然脆弱。外界推測發達國家將推出新的寬鬆政策,美聯準等發達國家宏觀部門多次表示不排除採取新的政策措施,潛在的含義是發達國家仍然具有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餘地,當前較低的經濟增速是暫時的。然而,種種跡象表明,發達國家宏觀政策空間已顯著縮窄,經濟減速呈常態化趨勢,在此背景下,中國外需疲軟態勢難以逆轉,擴大內需應成爲長期的戰略重點。
發達國家財政政策空間顯著縮窄
您已閱讀14%(448字),剩餘86%(27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