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始了快速城市化進程,農業勞動力佔比從改革初期約70%下降到目前35%上下;同時中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大幅成長,農業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在中國幾千年農業史上堪稱一場革命。農業革命有效保障了中國十多億人口的糧食安全,並構成中國大規模城市化與結構持續轉變的前提條件之一。本文簡略地考察了中國農業革命的表現、根源與貢獻,並對完成農業革命所面臨的挑戰做出了評論。
中國當代農業革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30多年來主要農產品產量不同程度地持續成長。糧食、棉花漲幅較低,共成長1-2倍;水產品漲幅最高,成長10多倍;油料肉類漲幅居中,成長5-6倍。
2004-2012年糧食產量「九年增」,既是中國新時期農業成長成就之一,也是農業革命表現之一。不過具體看「九年增」這一前所未有成就的背景條件之一,是先前五年中國糧食產量前所未有地持續下跌,這又與上世紀90年代後期空前規模過量庫存存在聯繫,因此,我們需要客觀理性地解讀「九連增」現象發生的根源及政策含義。
您已閱讀16%(430字),剩餘84%(22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