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估計,到2075年,全球人口將比現在增加約50%,達到96億人。即使不考慮飲食習慣變得更傾向於肉類的趨勢,也很容易發現,要養活這多出來的30多億人口,也需要全球的農民多生產至少50%的糧食。
但更多的耕地從哪裏來?今天,全球100億公頃可耕地的大約一半是農用地。可以開墾荒地,但荒地也是全球生態系統的基石之一。增加農地面積的需求將和保護並改善生態系統(動植物、森林、水源和大氣)的需求產生衝突。雖然說,1960年以來全球糧食產量的大增,只伴隨了12%的農地面積成長,但如果計算糧食生產所涉及的能源、水、自然資源等必需的要素投入的話,其成長率遠遠不止12%。糧食產量未來要繼續大增,將會給全球資源帶來巨大壓力。很難說,滿足這些需求不會以巨大的環境損害爲代價。
但考慮增加全球食物供給的問題,除了增加生產之外,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出發。每年全球浪費的食物是12億-20億噸,相當於全球事務產量的30%-50%。據估計,每年中國大米產量的45%並沒有被人們喫掉。在越南,大米的浪費率竟然達到了80%。在英國,每年大約有30%的蔬菜被扔掉。印度每年浪費穀物2100萬噸,相當於澳洲的產量。簡單推算一下可以知道,如果把全球糧食浪費降低一半,將可多養活15億人。很有可能,不用多生產糧食,只需要減少糧食浪費,就可以養活到2075年多出來的30億-35億人口。
您已閱讀24%(578字),剩餘76%(17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