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價格因素的視角

章凱愷:價格因素將會在中國經濟可能的發展路徑中扮演何種角色?哪怕真實經濟進程只是朝著高廣義通膨的方向邁進半步,也會對各類資產產生深遠影響。

編者按:上半年經濟數據走好,對於中國經濟走勢也形成不同看法,這是新週期的開始?還是經濟尚且在逐步探底過程之中?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email protected]

最新公佈的2017年2季度當季不變價GDP同比增速6.9%,而當季現價GDP同比增速爲11.1%。後者是個容易忽略的指標,直接將名義GDP做現價同比,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價格因素的力量。該指標已經連續3個季度明顯走闊,近2個季度增速均超11%。歷史上看,這種增速裂口的擴大往往預示著新一輪經濟週期的展開,如2003年前後,以及根據現有數據推測的上世紀90年代初期。如果把經濟分爲以週期品爲代表的「老經濟」和以消費和服務爲代表的「新經濟」,有不少證據表明,眼下價格因素正同時在老經濟和新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支撐著部分靚麗的名義數據。

價格的喧囂

您已閱讀13%(379字),剩餘87%(25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