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再次引發對於中國風險的諸多討論,防範風險亦是近年經濟政策重點。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存在何處?應該如何應對可能風險?對世界而言,中國經濟風險又意味著什麼?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風險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email protected] 。
如果說中國經濟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經常像霧像雨又像風一般讓人看不懂,中國政府的政策有時候更如雲山霧海般讓人摸不著頭腦。今年四五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了相對於一季度增速二季度的經濟成長已經走弱,然而與之矛盾的是,人民幣匯率非但沒有貶值,反而一路走高並在六月初突破6.8;同時,名義利率四月份以來快速上升,實際利率從年初開始也顯著上升。經濟趨弱而人民幣匯率和利率走強,使得市場對下半年中國經濟產生了更多的近憂和遠慮。
先說近憂。2017年中國經濟開門紅,一季度GDP成長率高達6.9%,海內外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也逐漸淡去。然而事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金融安全會議前後起了變化,一行三會密集出臺各種加強金融安全和金融去槓桿的政策,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在岸名義利率和真實利率,威脅到了下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生產和GDP增速。
您已閱讀16%(502字),剩餘84%(27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