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再次引發對於中國風險的諸多討論,防範風險亦是近年經濟政策重點。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存在何處?應該如何應對可能風險?對世界而言,中國經濟風險又意味著什麼?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風險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 [email protected]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實體經濟的槓桿率快速攀升,而金融槓桿的上升、種種金融亂象的滋生都發生在此背景下,這並非偶然。上述問題外化地集聚於金融體系,內裏實則是實體經濟的成長矛盾。因此,「去槓桿」的內力在於中國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在於打破國企的預算軟約束,在於民間投資活力的激發培育。「金融去槓桿」如箭在弦,實體去槓桿更時不我待!
一、給「金融去槓桿」正正名
您已閱讀8%(324字),剩餘92%(37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