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評級,再次引發對於中國風險的諸多討論,防範風險亦是近年經濟政策重點。中國經濟最大風險存在何處?應該如何應對可能風險?對世界而言,中國經濟風險又意味著什麼?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風險之辯》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email protected] 。
穆迪最近下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意外。毋庸諱言,全球金融市場對於中國經濟感到悲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一年以前穆迪就下調了中國的評級展望,當時筆者還曾在FT中文網撰文(《海外投資者爲何對中國經濟悲觀?》),分析市場悲觀情緒的來源。
本文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原因在於,泛泛的說中國經濟中金融風險或者泡沫很大,未來有爆發危機的可能,這種說法雖然沒錯,但意義有限。畢竟沒有人可以說,中國永遠不會發生金融危機。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肯定是在上升的。但更有意思的是,爲什麼在過去7、8年裏,對於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測,大多數都落空了。當然,悲觀的預測者總是可以說是因爲時機未到。但是,這背後也許有更復雜的原因。理解這些原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兩個問題。第一,爲什麼中國沒有如很多人所預測的那樣出現危機。第二,中國經濟真正的風險是什麼。
您已閱讀13%(516字),剩餘87%(33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