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俊文章檔案

提振消費的關鍵在於房地產

胡偉俊:提振消費的關鍵,短期在於穩定房地產市場以穩住總需求;長期在於從土地財政轉型,從根本上提升消費率。如何避免兩大誤區?
6月17日

房地產
提振消費的關鍵在於房地產

胡偉俊:提振消費的關鍵,短期在於穩定房地產市場以穩住總需求;長期在於從土地財政轉型,從根本上提升消費率。如何避免兩大誤區?
6月16日

展望2025:新的宏觀範式何時出現?

胡偉俊:預測固然重要,理解宏觀範式更爲關鍵。人們往往把當下範式當成長期趨勢,並發展出相應敘事。宏觀範式會自我強化,但又會逆轉。
2月25日

逆週期刺激與結構性改革之辯

胡偉俊:逆週期政策和結構性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逆週期政策能爲結構性改革創造平穩的環境,而結構性改革有助於降低對逆週期政策的依賴。
2024年11月18日

中國的雙速復甦

胡偉俊:目前雖然內需弱於外需,但由於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仍在5%左右,所以政策支持大幅加碼的可能性很小。中國經濟將再次出現成長動力由外需向內需的切換,各類資產價格也會相應出現變化。
2024年7月3日

從長週期看美國通膨與股市

胡偉俊:從長週期的視角來看,未來的通膨中樞很可能高於過去十年,甚至過去三十年。宏觀背景將對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美股會如何變化?
2022年6月27日

展望2022:政策與現實的賽跑

胡偉俊:今年中美都面臨著政策和現實的賽跑:美國主要是和通膨賽跑,而中國主要是和經濟。美聯準追趕式加息,或令市場波動率上升。中國呢?
2022年2月21日

貨幣
40年的貨幣實驗與50年的累積危機

胡偉俊:中國經濟的成長模式,和過去十年有很大差別。很大程度在於美國正在進行40年未有的貨幣實驗,這是爲了應對一場累積了50年的危機。
2021年6月16日

通膨
通膨,還是通縮

胡偉俊:短期的通膨壓力是暫時的;但給定廣義貨幣供應的日趨財政化,以及全球化的退潮,長期的通膨壓力客觀存在。這對投資者意味著什麼?
2021年5月12日

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來了嗎?

胡偉俊:大宗商品超級週期能否出現,關鍵在於全球經濟能否在未來數年內持續高速成長。這種可能性並不大。爲什麼超級週期說法最近很熱門呢?
2021年3月16日

展望2021:新十年的開始

胡偉俊:過去十年中國市場宏觀背景,受到全球影響,又受到中國本身影響。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問題是,下面是低通膨時代,還是高通膨時代。
2021年1月7日

十四五規劃:從歷史看未來

胡偉俊:中國經濟最大挑戰是什麼?中美貿易戰和技術制裁下的外部環境;「雙循環」成爲新主題,長期發展的四個約束和四個機遇是什麼?
2020年11月17日

人民幣:短期聽「故事」,長期看時代

胡偉俊:經歷了低通膨和強美元的十年之後,未來又會怎樣呢?是否會出現弱美元和再通膨的全球大勢,將是決定人民幣長期走勢的關鍵。
2020年10月26日

雙循環
雙循環的成功關鍵是什麼?

胡偉俊:國際局勢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下新發展戰略如何展開?提高內需,關鍵在於收入分配格局變化,而這又取決於要素市場改革。
2020年10月14日

通膨
通膨是未來最大變數

胡偉俊:首先,如果出現通膨的趨勢性上行,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極大影響。其次,幾乎不可能預測通膨是否會出現趨勢性上行。
2020年9月7日

消費復甦爲何滯後?

胡偉俊:消費作爲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其潛力的釋放,首先取決於居民的購買力,這就需要調整目前的收入分配結構。
2020年8月31日

從現代貨幣理論看中國經濟的過去十年

胡偉俊:過去十年是適合MMT的環境。長期有效需求不足,是增速下滑的原因之一。中國爲什麼相對出色?MMT對於財政的重視,提供了新視角。
2020年6月3日

疫情之後,今年的五大波動之源

胡偉俊:疫情總會過去,但動盪仍將繼續。今年還有什麼會成爲動盪之源呢?經濟、地產、刺激力度、股市波動與美國選舉。
2020年2月18日

2020:動盪再起的一年

胡偉俊:從19年看20年,從10年代看20年代,有什麼結論?10年代,全球的金融環境受美聯準影響最大,而經濟成長則受中國的影響最大。未來會如何變化?
2020年1月6日

全球衰退要來了嗎:10分鐘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簡史

胡偉俊: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長期低迷,使得人們對於建制的不滿日益上升。政治家需要爲選民的不滿找替罪羊。
2019年10月15日

貨幣、債務和匯率的三大誤解

胡偉俊:市場上充滿了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很多錯誤認知,共同點在於邏輯鏈條簡單,符合常識,但經不起推敲。
2019年4月1日

2019:小趨勢、中週期與大時代

胡偉俊:小趨勢是圍繞中週期的波動,中週期則是圍繞著大時代的波動。從世界看中國,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2019年1月25日

去槓桿和貿易戰矛盾嗎?

胡偉俊:從貿易戰看去槓桿,需要權衡短期和長期風險。從更宏觀視角看,長期風險更爲重要。開放有風險,但更大的風險是不開放。
2018年8月7日

去槓桿
從美國苦戰通膨看中國去槓桿

胡偉俊:債務問題困擾中國多年,因此近來去槓槓之役備受關注。歷史上,美國也曾與通膨問題苦戰十年,並最終取得了勝利,有什麼經驗和教訓?
2018年7月10日

展望2018: 我們身處的趨勢、週期與時代

胡偉俊:歷史不會簡單重複,卻能夠幫助我們從現實中抽離,從更高的視角來理解當下。從小趨勢,中週期和大時代三個視角,如何理解當下?
2018年1月31日

十九大後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改變的五重含義

胡偉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相信市場的力量,尊重自下而上的制度創新,勇於試錯,這樣才解決發展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問題。
2017年11月1日

中國風險之辯: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胡偉俊:金融風險源於微觀主體的市場化不足,背後是中國經濟未完成的轉軌過程。資源錯配是中國債務和房地產問題的癥結,也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
2017年7月12日

中國經濟週期之辯:從資本市場看「新週期」

胡偉俊:如無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偉大公司,巴菲特也黯然失色。中國能否戰勝「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且最難作假的指標,是看出現多少偉大的企業。
2017年5月22日

中國經濟的三個待解之謎

胡偉俊:目前對人民幣、房地產和債務問題均存在截然對立的看法。無論是哪一派,都只掌握了部分真理。
2017年2月3日

中國債務問題是否值得擔心?

胡偉俊:海內外對中國債務問題存在誤解,不應將中國同西方債務危機或者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簡單類比。
2016年6月21日

看空
海外投資者爲何對中國經濟悲觀?

胡偉俊: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展望,「硬著陸」風險亦成「兩會」期間外國記者關注焦點。瞭解海外投資者爲何看空中國經濟,對中國改革進程和風險防範都有益。
2016年3月9日

央行
人民幣貶值五大弊端

麥格理證券經濟學家胡偉俊:中國目前應保持匯率穩定,每一個百分點貶值都伴隨著億萬市值消失;央行能夠以不貶值向市場傳達決心,央行可信度是最有力的武器。
2016年1月28日

從國際金融史看中美市場波動

麥格理證券經濟學家胡偉俊:中美首腦會面中,中國經濟將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最近兩年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發生的大變化,也許纔是市場波動下更深層的地殼運動。
2015年9月21日

降息降準難以迴避五大問題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小股災後,中國央行宣佈降息且定向降準,難脫救市之名,國家牛市將更加深入人心。如何處理股市裏的槓桿?如何讓股市從瘋牛變慢牛?
2015年6月28日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名與實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以中國儲蓄率之高,融資卻如此之難,表明金融體系在配置資源上存在嚴重問題。利率市場化關鍵在於資金可以根據市場信號來配置。
2015年6月17日

一個投行經濟學家的2014

麥格理集團胡偉俊:去年市場走出大行情,海外投資者尤其關注地產、影子銀行和債務;做空中國並不需要中國真正硬著陸,對其最好的反擊是深化改革。
2015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