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和貿易戰是當下中國經濟的兩大主題。流行的看法往往將貿易戰和去槓桿對立起來,認爲貿易戰將推遲去槓桿的步伐。從短期來看,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面對外部衝擊,內部政策的確可以做出一些調整,以免兩者疊加給經濟帶來的衝擊過大,這也是宏觀調控的應有之義。但從長期來看,去槓桿和貿易戰存在著深層的聯繫。只有去槓桿的成功,長遠來看才能化解貿易戰帶來的風險。
什麼是去槓桿
對於去槓槓,通常存在兩個常見的誤解。第一個誤解認爲去槓桿就是降低債務率,第二個誤解認爲由於債務率高,所以中國債務危機的風險也很高。其實,去槓桿的關鍵不在於債務率的下降。事實上,如果一定要降低經濟中的債務水準,通過一系列行政手段是不難做到的,例如進行大規模的債轉股以及覈銷壞賬等。但這只是現存債務在銀行,企業和各級政府之間的轉移,並不觸及中國債務問題的核心。另一方面,在現有的體制下,政府騰挪債務的空間很大,例如能夠通過地方債置換來化解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所以中國出現西方式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並不高。(參見兩年前筆者在FT中文網的文章:《中國債務問題是否值得擔心?》)
您已閱讀16%(460字),剩餘84%(24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