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FT社評:中國不應重啓寬鬆貨幣政策

如今隨著美中貿易戰的爆發與中國國內GDP成長開始放緩,中國需要抵制住重新打開寬鬆貨幣閘門的誘惑。

2009年,中國推出了可能是和平年代規模最大的刺激計劃,發行了債券,爲一項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 12.5%的投資計劃提供資金。該計劃旨在抵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場危機重創了中國的出口市場,並在幾個月內令數以千萬計的工人失業。

當時中國的行動刺激了新興市場的復甦,這最終幫助全球經濟恢復了平衡。但正如英國《金融時報》的一個系列報導所強調的那樣,這些債務現已成爲中國經濟最脆弱的部分。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稱,中國債務總額與GDP之比已從危機前的171%飆升至今年的299%。按發達國家的標準衡量,這一比率並不高,雖然在新興市場中已經是個異類了。中國真正的脆弱與其說在於其債務負擔的總體規模,不如說在於其分佈。

中國的企業部門負債全球最高,槓桿倍數也最高。龐大且監管寬鬆的影子金融系統隱藏著爆發式風險。中小型銀行的規模過去十年翻了一番,已佔到銀行業總資產的43%,這些銀行充斥著高風險的融資模式,其中一些已不得不靠他方出資紓困。

您已閱讀38%(451字),剩餘62%(7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