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上,官方對於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自1981年以來首次發生變化。從人民日益成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變成了人民日益成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轉變,將對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措施產生深刻的影響。在筆者看來,這個轉變涉及目前中國經濟中的五個核心問題。
首先,從總量向結構的轉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在於總量,所以決策者的工作重心都是落在做大總量上。雖然今天的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規模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大一倍不止。但就在2004年,中國經濟都仍只有世界第七位,更不用說剛剛改革開放的8、90年代。當時的許多問題都源於經濟和其他國家差距太大,只有用發展經濟的辦法來解決。這一點當時的中國領導人看的非常清楚,鄧小平就在1990年的一次談話中指出:「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爲經濟上不去。」
您已閱讀9%(400字),剩餘91%(39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